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协会网站:www.cngca.com
文化解码 守正创新-南粤古驿道第六届文创大赛设计师走进肇庆
来源: | 作者:广州创意产业协会 | 发布时间: 2022-08-23 | 810 次浏览 | 分享到:

8月19日至21日,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南粤古驿道文创大赛执行主席张强博士;国家艺术基金文创项目导师、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研究员张毅博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传播学院副院长柏子游博士;及广州文创产业协会设计师、深圳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等一行11人,在肇庆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的支持安排下,先后到肇庆市博物馆、中国端砚博物馆、肇庆古城、七星岩、梅庵、德庆龙母祖庙、德庆学宫、星湖公园等地研学,探讨文创设计促进肇庆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的传承保护与创新的发展途径。在研学途中,张强博士表示:希望广深设计师能从守正创新的视角,认知肇庆母体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并通过文创作品对外进行传播,以非本地人的外部视角发现肇庆的独特美。


图1 肇庆城墙 朝天门


19日上午,游学团队第一站来到了肇庆市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岭表南来第一州”题词及六位惠及肇庆的名人叶挺、龙母、包拯、惠能、利玛窦、莫萱卿浮雕塑像。随着讲解员的介绍,从地质考古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现今肇庆市端州区、德庆区、封开区等城区的文化历史脉络逐渐清晰。所谓“岭表南来第一州”即点名了端州是进入岭南地域第一要隘的地理位置。自秦统一岭南以来,汉武帝取“初开南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在广信(今肇庆市封开区)设立交趾刺吏部,统领南方9郡。从此,广信成为岭南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原与江南移民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汉文化,并同岭南土著逐渐交流融合,广府民系及广府文化由此发源发展,到宋代基本定型后传承至今。两宋时期中国经济中心逐步南移,北宋末到南宋初,端州和康州相继因作为皇帝的潜邸分别升为“肇庆府”和“德庆府”。宋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手书“肇庆府”三字赐予肇庆,寓开始带来吉庆之意。“端州”由此易名“肇庆”。


图2 肇庆市博物馆入口处浮雕 摄影:曹文静


从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到带来吉庆之意的“肇庆”城市名称的由来,让小伙伴们领略了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融开拓的恢弘历史及代代先民在这篇土地上的耕耘与守望。小伙伴们在浏览过程中,看到了许多独特的文物。如:舒展温润的“白端石鹅”;砚堂成斜坡状、带有砚足易于拿取清洗的“箕形砚”,小伙伴们对古人在具象形态的雕刻、在使用体验上的细腻观照惊叹不已。


图3 左起:唐 箕形砚;清 白端石鹅 ;摄影:陆馨杰


随后,小伙伴们来到了中国端砚博物馆。入馆即被“肇庆府城命名九百周年纪念砚”(1118-2018)所吸引。这块巨砚集肇庆端砚协会端砚界老中青三代制砚名家巧匠,在砚的正侧分组展现一城、二府、三桥、四塔、五教、六杰、七星、八景、九鼎等题材,借鉴宋兰亭砚为奏刀主式,在传统山水景观中增加了肇庆历代城市建设标志性建筑。小伙伴陈悦君在馆藏中还发现了诸多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端砚作品,如被小伙伴喻为黑暗童话的《白衣天使砚》,以传统雕刻工艺雕刻的病毒犹如恶魔,白衣天使胸前缀的红十字会标志在黑暗中熠熠生辉,以传统技艺抒写时代新人的精神风貌,这种创新设计为小伙伴们解读传统文化起到很好的启示作用。


图4 游学团队与中国端砚博物馆“肇庆府城命名九百周年纪念砚”及该砚局部


图5中国端砚博物馆藏品左起《白衣天使砚》《砚都魅力砚》《金猴献寿砚》摄影:陈悦君


图6 中国端砚博物馆藏端砚石材品类 摄影:黄柏焕


带着如何守正创新的问题,20日,游学团队拜访了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端砚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程柱开先生,并在其工作室紫云轩体验了手工雕刻端砚技艺。程先生用石头描述了一幅幅“因石构图、因材施艺”的故事。如“信念灯塔”“偶有所得”“谢谢”“一夜成名”“海市蜃楼”等生动有趣的作品,皆以砚石天然的“梅花眼”“鱼脑冻”“蕉叶白”、“金银线”甚至砚石的瑕疵为肌理、为象形构图,以谐音寓意的方式拟题。体现了制砚师集文学、历史、绘画、民俗等综合艺术审美的能力。


7程柱开先生制砚起稿图 左起:信念灯塔、偶(莲)有所得、谢谢(蟹蟹)、海市蜃楼


8程柱开先生展示雕刻工艺,小伙伴现场体验


9 端砚制作工具


在制砚雕刻环节的体验中,小伙伴频频感叹“这可真是个技术活”“我的手根本拿不稳,雕刻的线偏到隔壁家了”。“工精艺巧”的雕刻是制砚中极为重要的工序,制砚师手中的雕刻刀、如同设计师手上的画笔和鼠标,勤于练习才能使得手中笔随心而走。正如雕刻刀插入助推刀柄行走省力的“规”,有规有矩才能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做人做事做设计亦如此。随着电动工具、数控3D打印等新技术的进步,如何以匠心平抚躁动的心,如何将端砚的美学文化精神以文创的形式传递给更多人?带着这些疑问小伙伴们现场进行了“头脑风暴”。


在“德庆府”的龙母祖庙、德庆学宫,小伙伴们欣赏到了岭南三雕两塑装点的庙堂,四柱不到顶、十二组斗拱、一榫一卯、一转一折、千年相连不脱落的建筑。龙母祖庙中的龙别具特色,小伙伴梁锡矿在听完张毅老师对龙头的结构分析后,发现了一系列走马观花时不成留意的龙。小梁在立体、半立体、圆雕、浮雕,木雕、石雕、泥塑、陶塑的“龙”的比对中发现了以往在电脑平面端中感受不到的力量感与重量感,细细品味出了工艺人在雕刻过程中的思考。


 10 德庆龙母祖庙中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的龙 摄影记录:梁锡矿


11 德庆龙母祖庙中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的祥云 摄影记录:曹文静


12 德庆学宫讲堂


在天然纳凉的德庆学宫内,张强老师给小伙伴们上了10分钟的课:我们现在所处的学宫与广州陈家祠、佛山祖庙是岭南建筑、传统工艺、装饰纹样极具代表的三个地方,这三地的建筑样式、工艺纹样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什么关系、与中原地区的有什么异同,这些需要追寻文化的脉络去梳理。德庆人杰地灵,正如学宫内孔子及士大夫们着不同纹饰的翘头靴,纹饰往往是文化身份的象征,鞋履虽小可丈量天下,希望年轻学子们脚踏实地,找到文化的根、精神的魂,翘首新时代扬帆新征程。


13 星湖公园摩崖石刻


回望自然天成的七星岩及历代名家的摩崖石刻,回望端州的砚、德庆的学宫,这些自然风光、文化遗产,历经千百年,留下的不仅是一山一石、一庵一堂,留下的是肇庆民众对自然恩赐的感恩、留下的是肇庆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守护。

 

文案:赵建苹 陆馨杰 ;摄影摄像:陈宇翔 陆馨杰




关注我们

创协/订阅号


创协/服务号